2022/03/09

你知道什麼是「錯視藝術」嗎?

Photo credit:Pexels

文、Simi老師

第一次知道所謂「錯視藝術」是在高職時參觀的「海報大師在台灣福田繁雄展」,當時只覺得挺有趣的,並未深究如何以此來創作。直到大概2016年左右,由於試圖增加自己作品深度,才終於把腦筋動到與錯視結合上。然而沒有經過足夠的學習,所以很快遇到了瓶頸,直到讀碩士班時才重新把這個概念作為論文題目,下了一番工夫研究。

接下來就要站在概念介紹以及實踐操作兩個面向,各花一些篇幅來為大家說明。

錯視的類型有哪些?

錯視的類型真要細分起來其實相當複雜,在此我們就只列舉一些常被用在插畫與平面設計上的概念:多義圖形、圖地反轉、正倒立共存、強迫透視。

1. 多義圖形

「多義圖形」就是在一張圖當中同時包含了多重含義。如浮世繪畫家歌川芳藤的《五十三次之内 貓之怪》,乍看下是一隻大貓,仔細一看卻是由數隻小貓組成,相當具有趣味性。他的老師歌川國芳也有許多這種類型的創作。

2. 圖地反轉

「圖」為畫面中較清晰的主要部位,「地」則是相對於「圖」的負空間,而造成兩者之間曖昧不明,而讓人弄不清誰為圖、誰為地的狀態,正是「圖地反轉」的有趣之處。由於帶有圖與地至少兩種意義,因此也可以被列入多義圖形的一種性。

日本設計大師福田繁雄為日本京王百貨設計的海報就運用了這個手法,將男與女的腿融合於一張圖中。以白色部分為主觀看時,就會看到女性的腿;以黑色部分為主觀看時,就會看到男性的腿。

3. 正倒立共存

顧名思義,「正倒立共存」就是雙向都能觀看且帶有不同意義的圖像,說穿了也是一種多義圖形的表現。如李奧貝納在2014年為吉普車做的廣告視覺圖像,分別將大象與天鵝、鹿與海獅、長頸鹿與企鵝結合,做出有趣的視覺變化。

4. 強迫透視

達利《也許會被做成超現實公寓的梅·維斯特的臉》呈現出讓空間感消失、壓縮成平面的樣貌。其實這個手法比較少在繪畫中出現,達利的這項作品最後的完成體終究是以立體空間的作品為主,這幅畫不過是設計圖而已。

不過卻經常被用在攝影作品中,這會讓看似不可能的事物化為可能,呈現饒富趣味的畫面;例如在比薩斜塔前作勢扶著塔的遊客便是一例。

為何要運用錯視進行設計?

在上一節中可以發現,由於「多義圖形」能在一個畫面上同時囊括多重複合的含義,這也就意味著設計師可以在較少的圖像中傳達較多的內涵。品牌LOGO就非常適合運用這種手法來達到:維持品牌名稱辨識度+富含品牌精神+簡潔有特色的造型。

例如法商家樂福的法文「Carrefour」其實是十字路口的意思,兩個相反方向的箭頭象徵了多方的客源向「Carrefour」聚集,而在兩個箭頭中間隱藏了「Carrefour」的字首「C」,也是LOGO設計常應用的元素。

FedEx的Logo乍看之下只是將品牌名稱的文字寫出來,沒有什麼符號化的表現,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E」跟「X」之間有一個白色箭頭,象徵了快遞業具備的速度與精確。

瑞士三角巧克力TOBLERONE的發源地是瑞士的伯爾尼(又稱熊城),而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更是世界聞名,因此在山脈中隱藏了熊的造型在裡頭,更能顯得別有深意。

錯視藝術不僅有趣,也能添加更多層次的內涵在作品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可看性,是一種不錯的設計方案。但是不同的錯視概念也有不同的設計方式,一開始可能不太容易入門,因此下次將具體說明怎麼設計融合錯視的圖像喔!

加入菜鳥救星官方Line並回覆「我想看文章」,不定期獲得更多知識吧!

不同頻道,不同知識!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